佛罗伦萨的小提琴制作--历史素描

佛罗伦萨的小提琴制作是意大利手工艺史上最神秘的篇章之一,因为尽管美第奇家族所在的城市音乐生活十分繁荣,在其鼎盛时期曾是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但佛罗伦萨当地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小提琴制作传统。尽管佛罗伦萨的许多提琴制作大师名声在外,但他们除了偶尔在其他大师制作的乐器上留下维修记录外,几乎没有留下更多的工作证据。

概述:

  • 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阴影下的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师
  • 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的起源
  • 17、18世纪佛罗伦萨重要的小提琴制作师
  • 佛罗伦萨古典小提琴制作家族
  • 19世纪和20世纪佛罗伦萨的小提琴制作
  • 今天的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家族与作坊的关系
  • 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阴影下的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者

这一发现与意大利其他城市的情况一致,很可能反映了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著名作坊的杰出成就。事实上,阿马蒂(Amati)、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和瓜内里(Guarneri)家族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其他家族主导着新乐器的市场,并为整个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圣职和世俗赞助人提供产品。

因此可以推断,佛罗伦萨为众多小提琴制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生计,其中肯定包括一流的大师,而且其数量可能比迄今为止研究人员所认识到的更多。

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的起源

佛罗伦萨的古典小提琴制作传统发展甚微,但关于该城市小提琴制作工艺起源的信息同样稀少。一些作者认为,传说中的天才达芬奇在他的家乡创立了小提琴制作工艺,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瓦伦蒂诺-西亚尼(Valentino Siani,1595-1672 年)是佛罗伦萨第一位制作小提琴家族乐器和传统弹拨乐器的演奏家。西雅尼的乐器仅有少量存世,其成熟、个性的风格受到了他的老师乔瓦尼-保罗-马吉尼(Giovanni Paolo Maggini)的影响。这些小提琴的工艺和音质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珍视。

17 和 18 世纪佛罗伦萨的重要小提琴制作师

与希亚尼齐名的当代小提琴制作大师不仅包括杰出的艺术大师,还包括在音乐史上多才多艺、影响深远的乔瓦尼-巴蒂斯塔-多尼(Giovanni Battista Doni,1595-1647 年)。这位学者和音乐学家不仅以 Do-Re-Mi 的创造者而闻名--为了便于演唱、赞美创造者(dominus),或许也为了记住自己的姓氏,他将 Solmisation 中的 Ut 换成了 Do--而且还是第一位歌剧理论家和创新乐器制作家,发明了 Lyra barberina(双音琴)。虽然他亲手制作的小提琴没有流传下来,但他对现代小提琴的特别欣赏是毋庸置疑的: 他在 1640 年出版的《音乐创作指南》(Annotazioni sopra il Compendio de' Generi e de' Modi della Musica)中明确指出:"在所有乐器中,小提琴的特性确实令人惊叹",因为 "在经验丰富的演奏者手中,小提琴融合了琵琶的柔美、中提琴的甜美、竖琴的雄浑、小号的力量、管风琴的活泼、长笛的朴实、圆号的悲怆"。乔瓦尼-巴蒂斯塔的家族可能还包括罗科-多尼(Rocco Doni),他是当时最有成就、最受人尊敬的小提琴制造商之一。

巴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 年)是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业中的另一位杰出人物,他作为古钢琴的发明者被载入音乐史册,尽管关于他的传记还存在一些历史问题,但他很可能也制作弦乐器。以他的名字流传下来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展现了一位具有独立艺术特色的杰出大师,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就已获得极高的评价。从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在一把克里斯托弗利大提琴上贴的修补标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17世纪初,几位来自德国的小提琴制作师移居佛罗伦萨,并建立了师徒关系,这一事实也说明了佛罗伦萨对小提琴制作服务的高需求。著名的小提琴家包括菲利波-津贝尔曼(Filippo Zimbelmann),他在开设自己的作坊之前可能曾为乔瓦尼-苏沃尔(Giovanni Suover)工作。威廉-艾伯尔和梅尔基奥尔-艾伯尔(Wilhelm and Melchior Eberle)从1603年起就在佛罗伦萨工作,他们的同代人和亲戚巴托洛梅奥-艾伯斯巴赫(Bartolomeo Eberspacher)来自阿尔高地区瓦尔德附近的霍芬(Hofen)。

佛罗伦萨古典小提琴制作家族

在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师享有良好的工作条件,这一点还体现在小提琴制作师家族中,特别是在17和18世纪,小提琴制作工艺在这些家族中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例如,加布里埃利(Gabrielli)小提琴制作王朝包括四位大师,其中乔瓦尼-巴蒂斯塔-加布里埃利(Giovanni Battista Gabrielli,1716-1771 年)在世时已是最著名的大师。他的工作方式注重风格、实验性和雅各布-斯泰纳(Jakob Stainer)风格,其最佳成果被保留在中提琴和大提琴作品中。

在已知的卡卡西乐器制作家族的九位成员中,洛伦佐-卡卡西(约 1776 年-)被认为是最杰出的大师,至今仍备受推崇,他既以自己的名字工作,也与兄弟托马索-卡卡西(约 1786 年-)合作,从约 1745 年起在 "洛伦佐和托马索-卡卡西 "公司工作。他们的作品代表了雅各布-斯泰纳的小提琴模型在意大利北部的影响。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佛罗伦萨的小提琴制作

十九世纪,佛罗伦萨也活跃着一些有影响力的乐器制作家族,其中最著名的是卡斯特拉尼家族。虽然卡斯特拉尼家族和许多意大利制琴世家一样,至少致力于制作吉他和曼陀林,但他们的作坊也制作出了非常出色的小提琴。他们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路易吉-卡斯特拉尼(1809-1884 年),他从父亲皮埃特罗-卡斯特拉尼(Pietro Castellani,1780-1820 年)那里学到手艺,后来经营 Castellani e Figlio 工作坊。由于他在修复方面的杰出声誉,他被任命为佛罗伦萨音乐学院的一员。1866 年,他聘请了朱塞佩-斯卡兰佩拉(Giuseppe Scarampella,1838-约 1885 年)加入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斯卡兰佩拉死后由皮埃特罗-巴莱里尼接管。

十九世纪佛罗伦萨另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制作家是洛伦佐-阿坎乔利(Lorenzo Arcangioli),他在本世纪上半叶非常成功地振兴了古老的意大利小提琴制作传统和托斯卡纳学派。瓦伦蒂诺-德-佐尔齐(Valentino de Zorzi,1837-1916 年)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小提琴制作师,他自学成才,于 1885 年从皮斯托亚来到佛罗伦萨。他的作品遵循个人小提琴模型--斯特拉迪瓦里和斯泰纳的结构原理的有趣综合--并为他赢得了多个奖项,而 18 弦 "竖琴吉他 "和 "contraviolino "等发明则体现了他巨大的创造力和对当时小提琴制作的有趣实验性贡献。

20 世纪为佛罗伦萨的小提琴制作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这与比西亚奇这个名字密不可分。卡洛-比西亚奇出生并成长于米兰,父亲莱昂德罗-比西亚奇(Leandro Bisiach)和莱昂-穆热诺(Léon Mougenot)在米勒库尔(Mirecourt)、欧仁-萨托里(Eugène Sartory)在巴黎、卡雷尔-范德米尔(Karel van der Meer)在海牙对他进行培训,1922年,卡洛-比西亚奇移居佛罗伦萨。与此同时,米兰比西亚奇工作室最出色的员工之一伊吉尼奥-斯德西(Iginio Sderci)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他与卡洛一样,严格遵循意大利古代大师的技艺。两位制琴师在佛罗伦萨紧密合作,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都已被视为那个时代意大利小提琴制作的领军人物。

斯德齐在佛罗伦萨及其他地区的小提琴制作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尤其是他的众多弟子,其中包括小莱昂德罗-比西亚奇(Leandro Bisiach Jr)、朱塞佩-巴尔盖利(Giuseppe Bargelli)和罗伯托-伊格内斯蒂(Roberto Ignesti)等非常有趣的大师。

今天的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家族与作坊的关系

时至今日,佛罗伦萨仍是一座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化名城,因此,它拥有有趣而广泛的小提琴制作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维托里(Vettori)家族是影响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的重要家族之一,该家族共有六位小提琴制作师,佛罗伦萨当代小提琴制作的重要人物都曾在该家族的作坊中接受过培训。这一重要的家族传统由达里奥-维托里(Dario Vettori)创立。1935 年,30 岁的达里奥-维托里放弃了小提琴家的职业,全身心投入到小提琴制作中。和他一样,他的儿子卡罗-维托里和保罗-维托里也成为了出色的修复师和屡获殊荣的小提琴家。保罗的子女达里奥(Dario)、索菲亚(Sofia)和拉波-维托里(Lapo Vettori)现在与父亲一起工作,并保持着公司对稀有、古老音色木材的专业处理。

维托里家族与斯德西(Sderci)家族、朱塞佩-斯特凡里尼(Giuseppe Stefanini)和拉波-卡西尼(Lapo Casini)的作坊有着密切的关系,保罗从他们那里汲取了大量灵感;此外,保罗还与法比奥-基亚里(Fabio Chiari)等学生建立了密切联系,基亚里除了自己非常成功的作品外,还撰写了多本专业书籍,并于2014年创办了 "托斯卡纳小提琴'费尔南多-费罗尼'学校"--这是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前,仅他的 "托斯卡纳小提琴工作室 "就汇集了其他 16 位小提琴制作师,但这仅仅代表了佛罗伦萨小提琴制作的一部分,在佛罗伦萨,克劳迪奥-阿雷齐奥、托马索-佩达尼、保罗-索根托内、米歇尔-梅卡蒂、法布里齐奥-迪-皮特朗托尼奥、弗朗切斯科-塔奇和杰米-玛丽-拉扎拉等大师让人们对这一蓬勃发展的工艺进行了无数有益的探索。